
出現於流行

品名:石刻送子觀音像
藏品類型:石刻,造像
收藏單位:國立歷史博物館
此器為石灰岩所刻,有一菩薩臥姿於床,此菩薩造型古樸可愛,身上五位形體較小的孩童,環繞身上嬉戲,菩薩表面悠閒滿足怡然自得,似乎正享受親子之樂。由頭髮造型推斷此造像並非當時之婦女造型,衪應該是地區性的送子觀音造型,其年代比明代早了近千年,難得可貴。有學者認為衪可能是最早的送子觀音形象。
明清時期的送子觀音
早在南北朝時期,觀音送子的觀念就已經存在於佛教經典中,但送子觀音的圖像在明代以前並不普遍。明代著重婦女生育孩子的社會角色,送子觀音信仰興起,觀音手捧嬰孩的觀音圖像廣泛流行。


品名:德化窯白釉送子觀音像(3D展示)
藏品類型:瓷塑,造像
收藏單位:北京故宮博物院
此觀音身穿天衣,胸飾瓔珞。左腿盤坐,右腿斜倚,雙手抱一童子,坐在鏤空山形座上,其左側置放經卷。母親的世俗親情與神祇的超然氣韻在這裡被工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此像將人物雕塑的生動傳神,在衣飾和手勢的處理上頗具匠心。從該像的胎質、釉色及人物形象特徵看,與康熙年間德化窯所出作品相似。人物造型接近生活,為人們喜聞樂見,具有較強的藝術觀賞價值。
品名:明送子觀音圖梵文咒語心經陀羅尼經墨拓本軸
藏品類型:書法,墨拓,繪畫
收藏單位:國立故宮博物院
此卷軸上方為用梵文書寫的咒語,中部則是用楷書漢字抄寫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送子觀音的畫像位於卷軸的下方。圖中觀音臨水而坐,身旁有一童子正在嬉戲,展現出了世俗生活中的「天倫之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