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祖傳說故事

媽祖信仰從宋代發展至今,在許多地方都出現了媽祖顯靈的傳說故事,而媽祖信仰作為台灣最普遍的信仰之一,各地香火鼎盛的媽祖廟都出現過大大小小的顯靈事蹟,在信眾的宣傳及渲染下成為廣為人知的傳說故事。


鄭成功與媽祖

鹿耳門天后宮

1661年鄭成功準備攻取台灣,在抵達鹿耳門港外時發現鹿耳門水道水深太淺無法通行,鄭成功於是在船頭擺設神案拜求媽祖庇佑,一時間潮水大漲,鄭軍揮師直入,攻下熱蘭遮城。為感謝媽祖庇祐,鄭成功在北線尾建廟奉祀,後在地方仕紳的捐助下擴建為天后宮,稱廟中奉祀媽祖神像為「鹿耳門媽」,又稱「開基媽」。                                                                                                                                                       

安平開台天后宮

鄭成功攻下台灣後,在安平興建天妃廟,供奉從湄洲奉請的三尊媽祖。在明亡後湄洲祖廟要求奉還神像,雙方決定以擲茭的方式請示媽祖,最終決定將大媽、二媽迎回湄洲,而留三媽繼續駐留安平天妃廟。而後在中法戰爭爆發期間,常有百姓於黃昏時看見媽祖騎馬在海邊奔馳守護一方平安。在1895年台灣割讓以及1938年中日戰爭時都有信徒見到媽祖落淚的神蹟。

預告災難

彰化南瑤宮

1962南瑤宮媽祖駐駕停留斗六時媽祖靈示進香團應提前一個時辰啟程讀過濁水溪,在進香團全員平安渡河後突然烏雲密布、大雨傾盆而落,溪水暴漲且湍急,而進香團因為媽祖的指示並無損傷。

新港奉天宮

道光初年雲林沿海地區民眾奉祀虎爺,一日虎爺降乩警告信眾災難將至,速往本家避難,多位信徒即刻逃往新港,隔日湖口一帶發生海嘯,死傷者近萬人,而信奉虎爺逃往新港者則幸免於難。

二戰接炸彈

彰化埤頭合興宮

二戰末期彰化地區經常受到盟軍轟炸,在合興宮北側二公里處曾落下一枚五百磅的炸彈,幸而未爆炸,信眾紛紛認為是媽祖顯靈承接炸彈使其未爆炸,以保全眾弟子的生命財產,而媽祖則因承接炸彈左手拇指斷裂,佛師傅多次嘗試都無法接上,最後獲得媽祖的應允才重新接回手指。上圖為興合宮中展示的未爆彈。

大甲鎮瀾宮

相傳大甲鎮瀾宮鎮殿媽祖為軟身媽祖,四肢可以自由活動,二戰期間曾有兩顆未爆彈掉落在大甲街上,而當時鎮殿媽祖雙手張開,似是承托住炸彈避免爆炸傷害百姓,鎮瀾宮一帶才免於炸彈的破壞。                                       

免費建立您的網站! 此網站是在 Webnode 上建立的。今天開始免費建立您的個人網站 立即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