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水月觀音

中國水月觀音的出現

水月觀音是中國本土的一種觀音形象,通常描繪觀音半跏趺坐在水邊的岩石上,一腳踩在蓮座上,背後是一輪滿月,背景有竹子、松樹或是柳枝,下方可能還有童子。這種觀音圖像最早出現在敦煌,中唐以來逐漸盛行,甚至傳入日本和韓國。以水月觀音為主題流傳於世的作品以畫像與鍍金銅像為主,這種觀音在佛教儀式當中的作用是供人禮拜、祈願、觀想。

目前觀音與水月的關聯無法從傳統的經典或觀想儀軌中找到,但在佛教哲理中水月代表「空」與「虛幻」,也時常作為佛教譬喻使用,因此可以推測水月觀音是中國畫師結合佛教意象與觀世音菩薩畫像,創作出來的本土化觀音形象。唐代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提到,周昉在長安勝光寺首創水月觀音像的畫法,其畫作中觀音背後有一輪圓月,四周有竹林環繞,但是此畫作已經失傳,于軍芳的研究認為周昉的創作可能是當時水月觀音像的藍本。(觀音:菩薩中國化的演變,2009)

宋代水月觀音題材因為充滿意境,廣受禪和文人畫師的喜愛,並在此時與中國的山水畫和文人意象結合,產生觀音中國化後的獨特面貌。同時也傳入中國周遭的日本和韓國,影響東亞地區的佛教文化與佛教藝術發展。

北宋 水月觀音菩薩像
Guanyin of the Water Moon

創作者:不明
時間:西元968年
形式:繪畫;掛軸;絹本
收藏者:史密森學會 弗里爾藝術收藏畫廊

唐代的水月觀音像大多都已經佚失,這幅觀音像是現存畫像中年代較早的一個作品,現在收藏於美國史密森學會下面的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此畫上題字為「南無大悲救苦水月觀音菩薩」,下方的題記說明這幅畫是殷氏家族為了祈求生產平安而布施,畫面下方的人物皆是家族成員。

此畫中的菩薩坐姿端正,還有五彩光環和蓮花寶座,下方有擺滿供品的供桌,顯示這個圖像具有聖像的色彩,多半是讓信徒進行禮拜。而中央菩薩手持楊柳枝與淨瓶、穿著華麗珠寶,更接近密教傳統菩薩模樣,可見此時的水月觀音雖有本土化的傾向,但在繪畫風格與形象上尚未完全轉變。

北宋 觀世音菩薩 水月觀音
Bodhisattva Avalokiteshvara as the Water-Moon Guanyin

創作者:不明
時間:西元1091年(銘文記載為北宋元祐六年)
形式:雕塑;大理石
收藏者:史密森學會 弗里爾藝術收藏畫廊

這件石雕水月觀音坐在岩石壁架上,祂一腳踩在蓮花座上,背後是竹林,左手處有淨瓶柳枝,下方是一條龍從水中冒出來。工匠在此作品當中採取了傳統觀音像的構圖,背後有莊嚴的佛光,座下有蓮花與童子等,但是使用了中國本土的圖像,如竹林和龍,顯示此時期的觀音雕像風格已經逐漸往中國化發展。不過菩薩的衣著,以及座下兩邊長尾獸與小人的形象依舊可以看到犍陀羅風格。

明清 水月觀音
Water Moon Guanyin

創作者:自稱 張宇初
時間:西元1500-1800年
形式:繪畫;掛軸;絹本
收藏者:大英博物館

和水月觀音出現初期的作品相比,這件繪畫更加中國化,除了使用水墨山水畫的筆法描繪背景以外,菩薩衣著的線條相較過去的柔和優美,更強調白描的勾勒方式。與高麗的水月觀音相比的話,這幅明顯承繼了明代以來中國觀音信仰與繪畫風格的變化,也就是中國化的構圖和畫法、素雅的白衣模樣與大量留白,還有柔和的女性化面貌。觀音信仰在中國的漫長演變中,逐漸從密教觀音的形象,轉變成中國的女神模樣,成為民間信仰的重要神祇。

免費建立您的網站! 此網站是在 Webnode 上建立的。今天開始免費建立您的個人網站 立即開始